談盲校∮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 鄧曉紅
視障少年兒章與同齡中學牛相比※,缺乏審美觀察力,知識面狹窄,分析認識能力有限。而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就是借助語言卐媒介,依靠形象的力量,分辨什麽是真善美,什麽是假惡醜,從而以美陶冶視障少∑ 年兒童的情感,啟發其心智,凈化其靈魂,補償其因★視覺缺陷造成的審美能力的不足。那麽在々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審美教育昵?總結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創設情境語境,讓盲生感知美〖
美育,特別是深層次的美育,與語文教學的關系極為密切。中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學名篇,它們是真正的藝術ζ 品,具有極強的審美特【性,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最好的教材。如泰IJj的宏偉(李健吾《雨中登泰…》),大海的浩瀚(魯彥《聽潮》),園林的詩情畫意(葉聖陶《蘇州園林》);“此去原lIl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的無畏精神(陳毅《梅嶺i章》),“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中對朋友的真摯感情(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同時也有對母親的深情回憶(水上勉《母親架設的橋》)等。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充滿激情地說:“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情感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兒童思維的天性本身要求富▆有詩意的創造性。美與活生生的思維如同太陽和花兒一樣,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富有詩意的創造開始於美的幻想。”語文教師的責任是在審美對象和學生審美能力之間巧妙地建立①一種聯系,把學生帶入審美的情境之中,師生共同努力創設一個美的情境與和諧的課堂氣氛。語文美育直接感ω 知的材料是語言文字,它沒有現實美那樣鮮明的♂直觀性。因此,教師要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把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片段的意境和神韻展示給學生,這對肓生來說也是一種完美的缺陷補償。《聽潮》是一篇優美的◎以景抒情的散文,其特點是用文字來塑造聲音的形象。要學好這篇散文,關︾鍵在朗讀,以朗讀來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在表情朗讀中創造出一種靜觀的氣氛。所謂“靜觀”,不僅僅是指用眼觀察,也々包括用耳細聽、用心品玩在內;而靜觀一旦達到“忘我”的境界,物的“自得”之態便栩栩如生地呈現出來了。課堂有了這樣◤的氣氛,肓生才能像作者那樣全■神投入,達到“忘我”,從而更好地感知海的“自得”之態——那“海的沈吟”,那“驚醒了海的酣夢”,那“海的憤怒”。
二、選取美點設疑。指導盲生理ㄨ解美
語文審美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對作品中的景物美、形象美等客←觀美的表面品味和欣賞,而應引導學生深入發掘課文中的內在美,揭示作者通過〇描寫景物美或形象美所體現的那種深層的審美情趣,使學生不僅領略到美,而且深悟到達種美所蘊含的高尚情→→趣。陸機把文學稱之為“情文”,認為“詩緣情而綺靡”。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選取美點,設疑激情,引導學生理解審美對象的來↓歷、背景、意義、題材、典故、技法等,以撥動肓生的心弦,激起真情。
如教《白楊禮贊》一課時,可問“課文中幾次贊美白楊樹不平凡▲?”、“作者寫‘普通的白楊樹’卻是‘不平凡’的,‘普通’與‘不平凡’這看似矛盾的兩個詞是怎樣統一的?”問題雖小,但小中『見大,可以引導肓生帶著這些問題反復朗讀課文,深入思考,揣摩體味,把握其精髓。讓他們理解課文表面談的是白楊樹,實際上寫的是具有◥偉大民族精神的人,並進一步想象抗日根據地軍民的戰鬥風貌和生動的生活場景,深刻感受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廣大軍民保衛祖國的英雄氣概和團結向上的∮崇高精神。這樣通過審美教育,學生對作品深遂的思想、開闊的意ㄨ境,都可以深刻地理解,並在心靈中引起共鳴,理解文章所蘊藏的深刻含義,使審美情感得到升華。 三、通過綜合訓◥練,提高盲生創造美的能力 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說話課和寫作課是主要途徑。首先要從ぷ模仿入手。茅盾說:“模仿是創造的第一步”。例如,學完初中一年級語文第二冊課本第一單元的《我的老師》、《一面》、《一件珍貴的襯衫》等幾篇課文後,可以讓盲生仿寫』一篇表達真情實感的作文,學習課文作者敏銳的觀察力和獨特的觀察視角,以及@ 表情達意和遣詞造句的能力和文章的結構安排等。通過幾篇課文的學習,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讓他們發現家庭生活中可敬可愛的人,理解▽父母兄妹對自己的關心愛護,去發現生活的美,從而去贊美美。學生在多次模仿中會漸漸掌握創造美的規律和︻形式,包括立意、選材、謀篇、布局和各種表達技巧,以便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其次,培養創造美的能力,還要指導學生豐富生活,要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有意△義的實踐活動,如春遊、燒烤、手j[比賽、一次義務勞動等等,以發展學生的審美理想,豐富審美經驗,激發靈感▂和創作欲望。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以優秀習作為範例,激發盲生愛說愛寫的興趣,誘發盲生創造美的情感。
總之,在々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科特點,針對視障少年兒童年齡特征,利用多種美育方法◥,創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對學生多表揚,勤鼓勵,積極引導,千方百計讓他們感知美、理解美、鑒賞美、創造美,陶治他們愛美▓的情趣,提高其審美◥能力,讓他們進一步熱愛生活、追求人生真善美,全面落實素質教育。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元平︼特殊育學校518112)